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仅有7座!俄罗斯战略预警雷达遇袭,战术核武已经在发射架上了?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3910006661792307/

首发·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数日前,欧洲多家媒体报道“俄罗斯核预警系统遭袭”,并有数张现场图片作为佐证,惹得舆论哗然。俄罗斯作为仅次于美国的核大国,又和乌克兰处于战争状态,面对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打击,反应确实难以琢磨,使用“战术核武”的阴云也再次笼罩乌克兰上空。

▲遇袭的俄罗斯战略雷达

这次遇袭的是俄罗斯“沃罗涅日-DM”战略预警雷达,这是款自8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俄罗斯反导预警系统绝对主力的大型装备。按照俄罗斯国防部数据,“沃罗涅日”系列目前共有7部投入使用,另有3部旧式战略雷达还在服役,但预计不久后被“沃罗涅日”取代。目前7座“沃罗涅日”呈扇形分布在俄罗斯中、西部,形成相对严密的对外监视网络。这次遇袭的“沃罗涅日-DM”部署在西南部阿尔马维尔,距离前线约600千米,完全在乌克兰无人机打击范围。而一旦这座战略雷达受损,俄罗斯反导监视网络就出现漏洞,理论上存在被对手远程导弹袭击却无法提前发现的可能。

▲“沃罗涅日”系列雷达对俄罗斯的价值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沃罗涅日”系列全部都是超远程战略雷达,不可能去监视乌克兰的作战飞机、战术导弹和近程弹道导弹,本身对乌克兰武装力量没有直接威胁,其遇袭只能说明背后另有其他势力有想法。俄罗斯“沃罗涅日”系列雷达设计得比较独特,根据不同波段配置也不一样。这次出现问题的“沃罗涅日-DM”型,在分米波段工作,水平探测距离6000千米、垂直工作距离800千米,理论上可以同时监视500个目标。在全部7座“沃罗涅日”中占据四席,其中有一座就布置在著名的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沃罗涅日-M”型在米波段工作,占据三席。另外还有VP、SM、MSM等改型或亚型,目前正在建设或准备服役。

▲设想中的俄罗斯远程雷达预警系统

如果说普通雷达是相应配套装备的“眼睛”,“沃罗涅日”系列战略雷达,就是俄罗斯国家防御体系的“眼睛”,也是遏制美国洲际弹道导弹威慑的基石。开战两年多以来,位于西南部的这座“沃罗涅日-DM”始终安全,在无形中降低了俄罗斯戒心,缺乏相应装备保护,以至于被无人机轻易重创。从现场图片来看,雷达天线阵列被击穿,完成修复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这比重建一座雷达也省不了多少,只是在行政上手续比较简单,成本也低一些。

▲正常状态下的“沃罗涅日-DM”雷达部分结构

俄乌双方在交战时,都有刻意避开“核”领域的表现,这次针对“沃罗涅日-DM”雷达不可能是偶然,不过短期内也很难再发生第二次。一方面,一座雷达缺失带来的漏洞,俄罗斯勉强还可以接受,毕竟这里本来就是雷达重点部署方向,原本是计划在外瓦斯托波尔再部署一座“沃罗涅日”的。另一方面,其余“沃罗涅日”都距离乌克兰比较远,不容易攻击到。因此,尽管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俄罗斯方面的损失也很大,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双方都很难有进一步动作,大概率是不了了之。怎么说呢,俄罗斯国防核威慑虽然强大,但也不是万能的,常规力量依然是决定战场胜负的核心。

▲核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沃罗涅日-DM”雷达遇袭一开始惹得外界心惊肉跳,结果其实影响也就那样。核战争听起来非常恐怖,实际上也在预演中出现无数次,但现阶段还是挺遥远的。俄罗斯在90年代明确“核武优先”战略,后续几十年都以其为核心发展武装力量,如今这种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地面大规模战争不能胜利的情况下,俄罗斯规模巨大、耗资无数的核武库,并没有达到从根本上遏制对手野心的目标。从这一点来说,这次“沃罗涅日-DM”遇袭及后续发展,既有可能是俄罗斯武装力量后续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一直坚持“有限核威慑”战略的意义体现。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