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鼓励放弃、退出宅基地,读懂农村土地政策的“进与出”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3944157314449955/

2024-06-24 13:54·大众日报

近日,多地出台鼓励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引发广泛关注。

6月21日,据微信公众号“南通发布”消息,当日,江苏省南通市即日起实施10条措施,进一步满足居民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其中提到:自愿退出(放弃)农村宅基地进城购房的,给予一定额度的奖补,具体标准由全市各地自行制定。

对于近期各地出台的宅基地退出政策,网上出现了不少“赶农民进城买房”的声音,其实这是对政策的一种误解。通览一下目前发布的政策,对适用的范围有限制,已经明确的补贴的力度也比较有限。

首先,不是所有宅基地都能享受补贴。根据6月20日安徽凤阳发布的通知,目前相关政策只针对纳入2024年土地增减挂范围内和县房屋征收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纳入征收范围内的项目,涉及需要安置宅基地的本县农村居民。

什么是土地增减挂?简单来说就是把农村的建设用地减少,这部分建设用地指标让给城市建设。从哪里减,其中一部分就是闲置不用的农村宅基地。适合被复垦为耕地的宅基地,才会被纳入土地增减挂范围内。

其次,拆完了才给补贴。以凤阳通知为例,自愿放弃宅基地安置并进城购房,在原宅基地归还村集体用于复耕复垦并拆除建(构)筑物后,一次性给予5万元购房奖励(与货币、房票安置、购房补贴不同时享受)。

从问题导向来说,相关政策主要还是帮助真正有需求人群的“滴灌”,从目标导向来看,还是发力盘活闲置宅基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

一方面鼓励宅基地退出,一方面又鼓励“能人返乡”,如何正确理解地方政策?

2020年,自然资源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226号建议”中提到的“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问题”作出答复,明确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

2023年,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部署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鼓励在外老乡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下乡。

“进和出”其实是顺应社会生产发展,把“在哪里出生就在哪里生活”,转变为支持“适合在农村生产的人在农村生活”,汇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量。

离开农村以后,如何稳定务工人员就业?根据4月22日微信公众号“鄂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消息,当地把农民新购住房的补贴范围限制在了购买“双集中”区域的新建商品住房。

什么是“双集中”?政策中提到的应该是城市和产业的集中。“双集中”发展是解决“人口不集聚、城镇不集中、产业不集约”的举措,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有益探索。简单来说,就是让住的地方有产业,能够方便进城的农民就业。

“三农”问题是需要整体规划,通盘布局的问题。在宅基地改革上,国家一号文件一直保持稳慎的基调。

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补贴鼓励退出,也鼓励适合回村生活的人员返乡继承,让愿意进城的进城,愿意回村的人回村,是盘活农村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也应注意到,大家对宅基地改革的理解不同,盘活利用宅基地之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也错综复杂。要保证政策落实及时透明,保障好进城农民的相关权利。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楠)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