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老人为何跨省养老?

zqgg318fc

时间 2024年4月28日 预览 12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7A01QVK00

2024-04-27 19:21·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于北京

“不想过得没意思,平平淡淡的。”80岁的杨茹莲性格外向、爱好广泛,退休之后和丈夫经常去国内外旅游,还参加了专业的模特队培训,到各处演出。然而,2008年她的丈夫患癌做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太好。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养老院。
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茹莲来到位于河北燕郊的一家养护中心看望同事,就决定在这里住下来。“我在北京看过不少养老院,基本都是那种标准间,带卫生间,不能做饭。但在这里,就像‘搬了个家’,住三居室,有厨房。”谈到选择在与北京一河之隔的燕郊养老的原因,她形容这里像是“度假村”,看病方便、生活舒适并且性价比高。
据统计,这家养老机构已入住5000余名老人,平均年龄83岁,其中约95%为京籍老人。然而在2011年运营之初,受社会整体养老观念的影响,选择入住的老人只有不足百人。
2014年前,因医保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入住人数增长极为缓慢。改变发生在2015年,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三省市民政部门签订《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三地通过政策联动、标准共建、监管共治、资源共享,使得京津冀协同养老“选择更多、品质更高”。
与此同时,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发展和成渝养老工作协作发展等区域养老服务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不少省市还签订了跨区域和跨空间的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等。
然而,交通不便、医疗资源不均衡以及政策有待打通等客观条件都影响着老人们的决策。这些痛点,也对养老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市场上能够承载跨城养老的机构并不多。
2021年10月11日,80岁的北京籍吕先生驾驶汽车到达位于河北燕郊的一家健康养护中心。图/新华
“在北京肯定不会是这个价格”
周六早上九点半,杨茹莲换好旗袍,化好妆,下楼赴约。她与模特队的几个姐妹商量好去踏青,踏青的地点是位于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以下简称“燕达养护中心”)新建的三期项目,“听说那边种了很多碧桃花,开得特别好,我们准备穿上旗袍照相去”。
借助十几年专业培训的底子,杨茹莲被聘为燕达老年大学模特队的老师,开始广纳学员。如今这支模特队由20多位老人组成,老人的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最大的接近90岁。除了每周四上午在老年大学正式上课之外,模特队的成员还将每天傍晚的饭后散步改为走模特步,“大家相处得很快乐,周末经常聚餐出游”。
和杨茹莲一样,这些老人基本都来自北京,此前大多都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但逐渐进入身体自理能力下降的阶段。
今年83岁的黄玉华正处于这样的境遇之中。2019年,黄玉华的爱人在短短半年内就住了4次院,动了3次手术。由于儿子身在国外,她并没有告诉儿子,只是一个人忙前忙后地照顾着,很快自己的身体也不大好。
在燕郊一家健养中心的居家式养老公寓里,吕先生在阳台上打扫卫生。图/新华
“儿子回来之后看到我们的情况,就说要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找个养老院吧。”实际上,黄玉华自70多岁开始,就跟随单位组织的各种体验活动前往各类养老院,但考察了一圈之后,她发现,在北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条件极好、环境极好的养老院超出她们的消费能力;中档的养老院环境稍好,但空间逼仄,没有配备电器,还有可能一床难求;位于核心城区的养老院往往是两人间,只配一个柜子,收费也得六七千元。
在儿子走的前一天,黄玉华听朋友提到燕达,就和儿子来参观,随即决定入住。“生活确实轻松多了”,黄玉华提到,这里有十几个餐厅可选择,各类文娱活动也很多,环境就像公园一样,每个楼里都有医生和护士,“来这里三年多,爱人的身体在慢慢恢复,此前只能坐在轮椅上,后面能够推着轮椅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绯绯透露,此前协助相关部门做过调研发现,核心城区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能够达到80%以上,通常只有一些老人去世或者临时转移才能腾出来床位。位于郊区的养老机构则距离偏远,服务能力跟不上,很多处于空置的情况,空置率能够达到80%。这就促使一些老年人想办法寻求更为理想的养老居所。
在成绯绯看来,“跨城养老这种现象是基于老年人的需求而产生的,尤其是在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可能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杨茹莲的爱人在2008年患癌期间,都是由她和身边亲人24小时轮流照看,但是所住的小区没有电梯,这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有电梯成为选择居所必备的条件”。
燕郊一家健养中心内,老人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图/受访者提供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研究员伍小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现有情况来看,老年人面临着诸多居住问题。城市老年人整体住房条件满意度不太高,还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在老旧住宅和小区。由于受到建设年代和建设标准制约,老旧小区不适老问题更为突出,没有电梯的老房子多,而且周边用地紧张,养老配套难。同时,适老化改造面临多方面的现实制约因素。
“燕达养护中心根据老人的自理能力和身体健康评估情况,分别设置了宾馆式养护区和家居式养护区。宾馆式养护区收住半自理和非自理、认知照护和舒缓疗护长者。家居式养护区主要收住健康活力型长者,设置的养老居所有:55~69㎡的一室一厅、71~89㎡的两室两厅、103~128㎡的三室两厅等。”燕达养护中心副总经理李东辉介绍。
三河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江波提到,有赖于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目前在三河市民办养老机构内入住的老人80%都是京籍老人,京籍老人在环京周边入住养老机构的80%以上都在三河。
政策正在跟着现实调整。近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要深入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促进各区发挥辖区优势,加强协同发展工作力度。
“要按照大城市以及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方向,在更大范围和空间内规划和配置养老资源,实现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以及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共建共享。”伍小兰认为。
长期吸引老人靠什么?
“我老伴患有一过性脑缺血,住进养老院之后有三次早上晕倒在卫生间内,都是靠养老院里的医生抢救回来的。”今年是90岁的洪宝珍在嘉兴南湖区逸和源湘家荡颐养中心入住的第十个年头,每次她回想到老伴这种突发情况,就觉得很庆幸选择了养老院,如果是在子女身边,可能都没那么快抢救回来。
逸和源嘉兴基地目前住有800多位老人,其中60%来自上海。逸和源康养医管理集团董事长汝才良表示,75岁之后,老人可能会慢慢寻找一个好的环境去养老,到了85岁很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