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陕西?西凤酒勉强挤进百亿阵营,曾经的四大名酒业绩不及二锅头

zqggb6666

时间 2024年5月11日 预览 40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09A05NSS00

2024-05-09 15:43·腾讯新闻棱镜·发布于北京

这是一批俗称为“高脖绿瓶西凤”的经典西凤酒老酒,西凤酒是陕西省白酒的头部品牌,但其省外市场仍需进一步突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温世君??
编辑 | 王伟凯
出品?|?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如果谁最在意“四大名酒”这个帽子,那一定是西凤酒。
“四大名酒,中国西凤”四个巨大的红色立体字,高高矗立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西凤酒总部车间大楼之上,格外显眼。
“四大名酒”之名源自1952年原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主办的全国评酒会,茅台酒、汾酒、泸州大曲酒、西凤酒四种白酒入选“全国名酒”。目前,除西凤酒外,其他三家均是中国白酒头部上市公司。
最新财报显示,贵州茅台(600519.SH)2023年营业总收入1506亿元位居行业榜首,山西汾酒(600809.SH)、泸州老窖(000568.SZ)这个数字亦超过300亿元。
2024年1月,西凤酒(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在“西凤酒百亿庆典暨2023年度全球经销商、供应商表彰大会”上公开宣布:2023年西凤酒销售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23%。
此时跨入白酒“百亿俱乐部”,还是要比西凤酒的计划慢了一拍。西凤酒负责营销工作的副总经理周艳花曾公开称,2022年是“百亿决胜之年”。
百亿,对于渴望 “重回一流名酒序列”的西凤酒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但实际上,西凤酒营销口径下的百亿销售收入,如果放在经审计的财务“营业收入”口径下看,还有“水分”:2023年7月西部产权交易所最后更新的西凤酒增资项目公示显示,西凤酒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为59.19亿元,2023年一季度经审计营业收入为13.08亿元。??
假设按照董事长张正公布的23%增幅计算,2023年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与百亿还有较大距离。
走不出陕西?问题不止于此
上市公司会公布经审计的营业收入。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营业总收入超过百亿的白酒上市公司已经有八家,包括刚刚跨过百亿门槛的顺鑫农业(000860.SZ)、今世缘(603369.SH)。
谈及西凤酒,往往会被打上一个“走不出陕西”的标签,但这不是问题。
顺鑫农业的拳头产品牛栏山二锅头,今世缘旗下的今世缘酒及其母品牌高沟酒,同样地域性异常鲜明——牛栏山二锅头被认为是“北京特产”, 近十年,今世缘在江苏省内的收入占比更是一直维持在93%上下。
不过,西凤酒“四大名酒”的出身,是这两家县级酒厂起家的上市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
省外市场占比的提升,是“一流名酒”的重要标志。以山西汾酒为例,其省内收入占比已经从2013年的几近六成,降至了2023年的37.85%。根据西凤酒先前公布的数据,2012年至2017年,西凤酒在陕西省内收入占比均在七成以上。? ?
虽然西凤酒近年来没有公布省内外市场占比的数据,但从2024年3月周艳花强调的“聚焦省内基地市场深耕和省外样板市场建设”的营销战略来看,省内市场的“基地”定位是共识。
事情的另一面是:西凤酒在陕西人心中的情节和分量,陕西消费者对“凤香型”的认可和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西凤酒建造了一个市场“温室”。当然,这种风味的独特性,也限制了其市场的广度。
而且,地域性也不是万年不变的法宝。随着更多人通过互联网了解白酒,电商平台、网络自营占比的提升,白酒的地域性正在被潜移默化地改变。酱香、清香、浓香型白酒以及各自的头部产品茅台、汾酒、五粮液,进入陕西市场已没有门槛。
结果就是,西凤酒的大本营,特别是利润率更好的中高端市场,正在面临釜底抽薪的竞争压力。
根据先前公布的数据,西凤酒出厂价在20万元/吨(100元/500克)以上的“高档产品”(招股书标准)。在2015-2017年的收入占比为12.20%、11.23%、10.75%。而西凤酒标志性产品,被消费者称为“口粮酒”的经典“高脖绿瓶西凤”,目前最新的市场零售价在40-60元每瓶(500mL)。
中高端市场的乏力,使得董事长张正在年初的“百亿庆典”大会上,强调“红西凤系列产品同比增长102%,100元以上产品同比增长38%”。? ?
红西凤1499元的零售价,对标茅台,瞄准的是目前一线白酒品牌最核心的千元以上战场。对于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马太效应越发明显的白酒市场而言,得高端者得天下。
当年西凤酒的掉队,一个重要的战略失误,就是在1990年代国家放开白酒定价权后,没有通过逐步涨价打造出“高端形象”。
产能不足埋下隐患,四次IPO倒在终点线
产能不足、生产周期长,是困扰西凤酒的另一大问题。
西凤酒定义了市场上颇具特色的“凤香型”白酒,这种独特的口味是西凤酒的“护城河”。但作为一种需要通过荆条编制的“酒海”陈化老熟、增加风味的工艺(类似西方酿酒中橡木桶的作用),“凤香型”白酒需要较长的生产时间,这进一步限制了核心基酒的数量。
根据2018年4月公布的招股书,2017年西凤酒基酒的设计产能1.2万吨满负荷生产,实际产出0.82万吨。同一年,西凤酒外购基酒却达到1.94万吨。这样大比例的外购基酒,确实在四大名酒序列中是另类。
优质的基酒是生产优质白酒的基础,基酒产能不足给西凤酒的发展留下了很多隐患,乃至战略上的失误。
比如,在很长时间里,西凤酒不得不外购“凤香型”基酒弥补产能的不足,甚至贴牌合作生产。? ?
又比如,受限于“凤香型”的地域性,当时的决策层并没有从更长远的眼光出发,进行核心“凤香型”的推广和营销,反而是试图进入浓香型市场。当然,超过八成的浓香型产品为“合作生产”的代工贴牌。
这不仅带来了终端成品酒口味、酒质的波动,甚至长期消费了西凤酒的品牌。
产能是最为基础的问题。所以在2018年那次IPO中,西凤酒拟募资的15亿元中,有8.7亿元计划用于酿造、制曲和酒海陈化项目。但就是在IPO“上会”的前一天,2018年11月19日,证监会宣布,因西凤酒撤回材料,原定于第二天进行的申报审核取消。
就在IPO几天前的2018年11月7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网上披露一份检测报告: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的两项塑化剂相关成分超标。
作为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四大名酒”,西凤酒第四次冲击IPO未果。
早在2012年,西凤酒因财务造假和高管派系“内斗”风波,首次IPO未果。2016年,西凤酒发布招股书,IPO箭在弦上,却因业绩波动和高管财务违规而折戟。2017年,西凤酒更新招股书,第三次启动IPO,又因爆出早前改制过程中贪腐问题,再次与上市擦肩而过。
然后就是2018年11月的这次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