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特斯拉裁员,有车企员工称高薪就要接受不稳定,汽车成快消品了

zqgg4a643

时间 2024年5月23日 预览 22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2A05W9G00

2024-05-22 15:17·腾讯新闻棱镜·发布于北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特约作者 |?张伟??
编辑 | 王伟凯
出品?|?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理想裁员的消息传出来后,刘敏(化名)暗自庆幸。
去年,她从一家合资车企辞职,想要跳到新能源车企。当时,摆在她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薪资涨幅更大的某新势力车企,一个是相对稳定的某大厂造车品牌。最终,在权衡之后,她选择了后者。
“看你怎么选,涨薪30%,意味着你要接受一个不稳定的工作环境,HR说不定哪天就通知你走人了。”刘敏感叹道。
不过,稳定也是相对而已,在新公司的十个月,业务方向换了3个,这让她深刻领略到这个行业的“血雨腥风”——疯狂内卷的同时,又保持着高度危机感。“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出了一款爆款,就抓紧扩张,业绩一下滑,就赶紧踩刹车。”
如今,不少车企开始“踩刹车”,多家新能源车企爆出“裁员”消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理想汽车正在进行新一轮裁员,整体裁员比例超过18%,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理想员工数接近3.16万人,以此计算,此轮理想裁员人数或将超5600人。? ?
特斯拉也启动了大刀阔斧的裁员。根据媒体报道,马斯克称,公司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发展,降本增效尤为重要,需要裁员10%。目前,特斯拉的裁员已经实施了一个多月,可能至少持续到6月。中国区则是裁员重灾区,特斯拉取消了国内应届毕业生的offer。
事实上,更早的时候,高合、威马就已经开始裁员,甚至公司一度陷入停产的危机。但特斯拉、理想两大头部车企的裁员传闻,还是让市场为之一震。
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两家车企的裁员?对于理解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着重要的价值。
风光过后的裁员
早在4月初,理想“裁员”的消息,就开始在网上流传。4月3日,理想汽车发布内部全员公告,宣布对现行的矩阵型组织进行升级。
不过,五一期间的北京车展,让新能源汽车的声势达到巅峰,也冲淡了外界对车企们经营压力的担忧。当时,在理想展台,首发亮相的L6车型备受瞩目,雷军和李想之间的互动,被解读为“雷军被李想锁进车里半小时”,更是引发热议。
频频聚焦在流量的镁光灯下,让人们暂时忘却了MEGA的争议,及其负面影响。
事实上,过去几个月,理想过得并不顺利。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理想的交付量为 80400 辆,同比增长 52.9%,环比下降 39%;理想汽车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56 亿元,同比增长 36.4%,环比下滑 38.6%。
在车展的喧嚣日渐归于平静后,裁员举动,开始引发了人们对于其业绩压力的关注。更多的裁员信息显示:销售服务运营部门的员工数量将减少超400人;招聘部的员工数量将从200多人减少到40-50人;智能驾驶团队的人数将缩减至1000人以内。? ?
“裁员也正常,别说理想了,特斯拉都在裁。”张婷(化名)向作者感叹。她曾是一家大厂的员工,几年前踩中风口,入职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联合打造的新能源车企。
几年来,她所在的公司,内部也一直在进行架构调整。她认为,对于新行业、新公司来说,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你看,特斯拉利润率那么高,销量那么大,他们也裁员。”
前不久,特斯拉超充团队的命运反转,给张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地时间4月29日,马斯克在公司内部发送了一份备忘录,宣布特斯拉超级充电团队负责人丽贝卡·蒂努奇和新产品负责人丹尼尔·何将携整个团队离职,该团队约有500名人。但没多久,特斯拉开始返聘超充团队的部分员工。
在张婷看来,一边扩张一边调整,正是新能源车企的特点。相对于特斯拉而言,国产新势力经营压力更大,危机感更强。
“特斯拉裁员,目的很明确,就是降本增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颜景辉解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预期。在目前阶段,车企会在扩张过程中,根据自身财务状况,进行组织架构优化和人员架构调整。
在谈到理想裁员的事情时,颜景辉称,李想是一个非常有闯劲同时又很冷静的一个人。
颜景辉认为,特斯拉是自己生产和管理,而国内不少新势力企业还处于合作、代工阶段,需要更多的支出,面临的问题也更复杂。他认为,造车新势力的架构调整需要更大的魄力。
狂卷车型
特斯拉和理想汽车裁员,与大举扩张后业绩未达预期有关。
理想汽车一向是“活得最好”的国产新势力。2023年,理想一共交付37.6万台车,全年营收达1238.5亿元,与2022年相比,实现了173.5%的大幅增长。尤为重要的是,净利润超过118亿元,是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经营形势一片大好,让一向以谨慎著称的理想汽车“有些上头”。
2023年6月,在全体员工信中,李想表示,接下来几年,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做到中国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的第一,交付量达160万辆/年。进入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制定了2024年销售80万辆汽车的目标。
年销售80万辆汽车,是2023年的一倍,这需要配置更大规模的团队才可以实现。2023年9月秋季战略会,理想确定了大规模招人的计划,随后各部门开始加快招人速度。
公开数据显示,理想的销售服务运营部门,2023年7月团队规模不足200人,但到了2024年初,已经到了近1000人;智驾部门2023年初时只有600人左右,2024初同样达到了近1000人。
“新能源车企,跟互联网公司很像,顺利的时候,就赶紧跑马圈地。”刘敏向作者分析。
在刘敏看来,互联网公司的策略是不错过任何一个风口,在新概念、新模式冒头时,便大举招人,拉起队伍。“教培火了搞教培,游戏火了搞游戏,AI火了搞AI,搞起来最好,搞不起来的话,队伍原地解散。”
新能源车企移植了这一经营思路,不过,疯狂布局的不是新业务,而是车型。
“狂卷车型”,成为了时下新能源车企的一个特征。在此前,传统车企推出一款车型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一款凯美瑞卖了40多年。但这种周期被新能源车企给极大地缩短了,雷军用三年时间“凭空”打造出小米SU 7,更是让不少业内人士为之震动。
“汽车都快被做成快消品了。以前三四个月推一款新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