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七十年代小学放麦假

zqggf3658

时间 2024年5月30日 预览 17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4602607513436672/

首发·老小孩131419

六月里麦子黄,公社社员收麦忙。小学生来拾麦,粒粒麦子要归仓。一边拾一边唱,我为公社广积粮。

这首小诗是小学语文里的一篇文章,也是当年放麦假学生劳动的写照。

那个年代,每当麦收季节,学校都要放麦假。学生都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小孩干不了重活,主要工作就是拾麦穗。那时的教育是颗粒归仓,大公无私。

我们村有四个生产队,放麦假以后,属于哪个生产队的学生就到哪个生产队去劳动。

我们属于一队,记得一队安排村妇女主任带领我们劳动。

早晨都到生产队的麦场上集合,然后一起出发,去往田间,每人都拐一个篓子。拾到的麦穗,长的可以打捆,短的就放在篓子里。

一队学生有二十多个,到麦田以后,分散开来,低着头往前走,边走边拾。

收麦的天,很热,太阳也很毒。地里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能把人给晒化了。

拾了一段时间后,妇女主任说休息一下,大家一窝蜂的跑到有阴凉的树下。又渴又累,也没有水喝,大家就到处找水喝。

我们这里山里有水湾子,常年不干,从地下往上冒水。学生们都跑到水湾子里面去喝水。水湾里什么都有,枯枝败叶也有,小虫子也有,但大家也顾不了那么多,喝的肚子鼓鼓的,走在路上都能听到肚子里有响声。

然后就是妇女主任给学生们讲故事。今天还记得当年讲的很有趣的故事。故事讲到精彩时,大家就哄堂大笑。有时候还会把故事带回家,讲给父母们听。

那时候学生参加劳动,刚开始生产队什么也没有,属于义务劳动。后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拾的麦子,送到生产队的场上后,称重,一斤给一分钱,学生们的积极性马上调动了起来。

一个麦假下来,自己也有了一点收入,买个笔本的自己就能支付,想吃个什么,只要不是大钱,也可以的,当年觉得很美的事。

收麦的季节,父母们都异常的忙。生产队不分昼夜的干活,主要是为了抢收麦子,怕天有雨。他们晚上经常打夜班,一般都在场上打麦子。

那时候生产队长为了提升社员的战斗力,会给社员们改善生活,将生产队的肥猪杀掉,然后用大锅煮好,分给社员们。

父母们有时候都不舍得吃,就带回家了。孩子们一看见肉,眼睛都绿了,这也是当年记忆很深的一件事儿。

但有时候天公不作美,越是收麦季节,天越下雨。有时候还大雨滂沱。那时候人的心也都是阴沉沉的,就是不知道雨什么时候能停。

雨如果连下两三天,地里的麦子就会长出芽子来。真没办法,只能眼瞅着。吃的馒头也是麦芽的馒头,黏黏的。

麦假除了拾麦穗外,为了秋季农业生产的肥料,学生们也和社员们一起参加生产队的积绿肥。

绿肥,是指用麦秸麦糠、猪粪及土混合在一起,再掺上庄稼地里的熟草及棉槐叶子等,混合在一起发酵,肥力就上来了,秋天种庄稼时正好用。

学生们和社员们都拐着篓子,去地里,去河沟,撸树叶,拔草。

男劳力们铲土的铲土,推车的推车,拌粪的拌粪,拌土的拌土,拌草的拌草。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一会儿的工夫,就做了一个大粪堆出来。然后会和一些稀泥,沿着土粪堆的四周及顶面,用稀泥抹平密封让其发酵。

麦假时间不长,十来天的时间,但能真切地感觉到虎口夺食的紧张气氛,一时不得闲,全民参与。

我是老小孩131419,带你一起重温我们的过去…….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