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成"铁路鸡肋"?全国至少26座高铁站被闲置,投资效率受质疑

zq25565

时间 2024年5月26日 预览 27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1437596347580969/

首发·鹏程万里LKC

高铁站频频闲置,铁路和地方政府谁之过?

近年来,我国高铁网络快速扩张,新建高铁车站大量增加。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在高铁站选址上的决策失误,导致部分高铁站投资过亿元建成后长期闲置,成为了"烫手山芋"。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其中,备受关注的海南儋州海头站投资超4000万元,建成7年多却一直未能使用;京哈高铁沈阳西站仅运营7个月便关闭;株洲九郎山站在2022年也暂停了客运业务。

一些高铁站之所以沦为"铁路鸡肋",很大程度上源于选址不当。国铁集团有关人士表示,海头站、南京紫金山东站和江浦站等闲置的主要原因,正是选址不科学,距离市区较远,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不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误呢?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地方政府存在"政绩观"思维,将高铁站视为提升城市形象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因而在争取设站上积极性很高。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为了减轻市区拆迁压力,主动将站址选在郊区。

另一方面,铁路部门在制定线路方案时,为了迎合地方政府诉求,对于一些不太合理的设站要求也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设计院对中小城市车站的客流预测往往欠缺准确性,存在一定失真。铁路专家表示,越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预测越准确;越是小城市和郊区车站,失真情况则越多。

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部分高铁车站选址不理想,难以吸引足够客流,最终难逃"闲置"的命运。

在规划建设高铁网络的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的影子无处不在。一位地方政府人士透露,在高铁建设早期,原铁道部在走向和设站等问题上话语权较大。但近年来,随着地方投资比重的提高,政府话语权也水涨船高,规划开工的项目车站数量远高于早期,这就增加了不合理设站的风险。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湖北省京山市。为争取设站,京山市政府曾主动承诺自行出资。但后来由于资金压力,京山市寻求铁路部门的帮助却遭拒。这反映出,在高铁建设决策中,地方政府与铁路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

面对大量高铁站闲置的现状,如何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多位分析人士提出,高铁设站必须摒弃"政绩工程"思维,做到真正科学决策,从经济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综合平衡各方利益。

对于中小城市,规划站址更要因地制宜。在勘探选址阶段,铁路部门、设计院和地方政府要加强沟通协调,防止信息不对称和盲目决策。同时也要完善高铁站客流预测机制,提高预测准确度。

有观点认为,公众有权对高铁设站等重大决策发声,要求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管,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避免类似低效投资。

高铁大规模建设是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重大国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必须万无一失。各利益相关方都有责任放弃狭隘的部门利益,真正将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用好纳税人的"血汗钱",避免重蹈覆辙。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