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媒体:美国被高估,中国被低估

zq4c570

时间 2024年6月13日 预览 19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4557370355073536/

2024-05-30 06:49·环球网

来源:环球时报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5月29日文章,原题:饮鸩止渴:美国无法维持其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人总认为美国出类拔萃。支撑该信念的是一种看法,即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

另一方面,媒体总是说,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被认为仍是第二大经济体,是基于使用汇率对两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共同估值的比较。然而,所有统计学家都知道,汇率的购买力可能被高估,也可能被低估。

但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元相对人民币估值过高,从而在哪个是最大经济体的问题上给人以误导。答案在于两国经济基本面的一些关键差异。

比较中美两国经济的基本面时,两国储蓄行为的差异非常突出。简而言之,过去10年,中国的国民储蓄占GDP的比例在43%到47%之间。相比之下,美国的国民储蓄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或日本,也不到中国的一半。

与中国较高的储蓄率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居民消费较低,约占GDP的37%,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居民消费占GDP的60%或更高。另一方面,中国的投资率非常高,通常超过GDP的40%。高投资率显然是中国经济增长能远超美国的一个原因。但中国的消费水平不高,无法维持这种高投资率。所以,中国需要依靠对国外市场的出口,维持总需求的增长,确保国内的就业。

实际上,中国的增长模式依赖于部分由对外投资刺激的外国需求,它们支持了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有时还直接雇用中国劳动力。但是,相对于扩大内需而言,中国的国民储蓄较高,这意味着中国的借贷成本(利率)通常大大低于美国。

这种利率差有助于拉高美元,压低人民币。因此,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商品和服务似乎比美国的便宜,这种差异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显然优于美国。但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中国处于追赶之中。但现在,一些美国学者宣称,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见顶”,未来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中国见顶论”是基于一些因素。中国高储蓄的一个主要用途是为房地产繁荣提供资金,但中国房地产热潮已经结束。不过,本月中国政府采取了对策,宣布将筹集贷款,收购闲置房产稳定房地产行业。毫无疑问,凭借充裕的储蓄,中国政府可以游刃有余地为这种干预筹集资金。

此外,中国赖以致富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正在瓦解。自2017年以来,美国带头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中国的竞争,并以其他各种方式试图限制中国的增长。

尽管如此,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份额仍在增加,2023年的货物贸易顺差约为6080亿美元,约是2017年的1.5倍。问题在于,从那时起,美国的通胀率一直高于中国,因此美元对人民币本应贬值。然而,在中国大量对外投资的助推下,美元反而升值了,因此现在估计美元被高估了约21%。

中国正在主导未来的产业。中国精心部署,聚焦于电动汽车、电池、光伏、关键矿物和生物制造的生产。在许多方面,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完全不依赖外国技术。《经济学人》上周写道:“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真正害怕,不是它们窃取美国的技术,而是它们已经把美国汽车甩在了后面。”

当然,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成熟,经济增长率会有所下降,这也是意料之中的。虽然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有所回落,但远高于美国的增长率。去年,中国经济增长了5.2%,几乎是美国经济增长率(2.5%)的两倍。

总之,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不再快于世界其他国家,而美国将保持其经济霸主地位的想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作者迈克尔·基廷,乔恒译)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